5G領航企業
- 109研發實戰
-
110研發實戰
- 川升股份有限公司
- 大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- 三維人股份有限公司
-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
- 中磊電子股份有限公司
- 友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- 正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- 台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- 光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- 全一電子股份有限公司
- 承宇通訊有限公司
- 亞旭電腦股份有限公司
- 佳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- 美林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- 科碼新媒體股份有限公司
- 城網有限公司
- 啓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- 連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- 雲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- 智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- 翔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- 華電聯網股份有限公司
- 詮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- 稜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- 勤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
- 傳承光電股份有限公司
- 實境共創股份有限公司
- 聯騏技研股份有限公司
- 優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- 獵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- 耀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- 鐳洋電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- 狂點軟體開發股份有限公司
- 旺捷智能感知股份有限公司
- 金箍棒智慧物業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
- 雅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- 綠夾克運動事業股份有限公司
- 緯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- 邊信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-
111研發實戰
- 川升股份有限公司
-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
- 光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- 啓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- 華電聯網股份有限公司
- 獵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- 耀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- 耀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- 雲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- 稜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- 鐳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- 亞旭電腦股份有限公司
- 連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- 緯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- 緯穎科技服務股份有限公司
- 邊信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- 佳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- 台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- 美林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- 至高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- 矽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- 詮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- 佐臻股份有限公司
- 盟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- 勤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
- 三維人股份有限公司
- 承宇通訊有限公司
- 翔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- 科碼新媒體股份有限公司
- 聲麥無線有限公司
- 巨量移動科技有限公司
- 紅然股份有限公司
- 大同世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- 城網有限公司
- 112研發實戰
-
113研發實戰
- 佳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(INPAQ Technology Co., Ltd. ) - 科碼新媒體股份有限公司
(Corma New Media) - 華電聯網股份有限公司
(HwaCom Systems Inc.) - 美林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(MEILIN ENERGY TECHNOLOGY) - 獵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(OrionGo Co., Ltd.) - 邊信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(FiduciaEdge Technologies Co. Ltd.) - 巨量移動科技有限公司
(Precise Big Data company) - 承宇通訊有限公司
- 耀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(Auray Technology Corp.) - 稜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(TMY Technology Inc.) - 川升股份有限公司
(BWant Co., Ltd) - 芳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(Pyras Technology Inc.) - 創未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(Tron Future Tech.) - 耀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(Auden Techno Corp.) - 鐳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(Rapidtek Technologies Inc.) - 驊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(Wieson Technologies Co., Ltd.) - 台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(Flexium Interconnect.Inc) - 正于微波股份有限公司
(Geminisat.Co.,Ltd) - 連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(AWAN INC.) - 勤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
(XSquare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) - 昇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(Universal Microwave Technology, Inc.) - 至高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(EHF Technology CO., LTD.) - 希伯崙股份有限公司
(LiveABC) - 誠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(ALFA Network Inc.) - 實威國際股份有限公司
(SolidWizard Technology Co.,Ltd.) - 精準智能生技股份有限公司
(Precision Biotech) - 鐿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(INTAI TECHNOLOGY CORP.) -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(Pegatron Corporation) - 繁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(Ranictek Inc.) - 中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(Jonsa Technologies Co., Ltd.) - 啓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(Wistron NeWeb Corp.)
- 佳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-
114研發實戰
- 川升股份有限公司
- 台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- 巨量移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- 正于微波股份有限公司
- 至高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- 佳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-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- 芳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- 科碼新媒體股份有限公司
- 紅旋電控股份有限公司
- 凌羣電腦股份有限公司
- 捷揚航電股份有限公司
- 連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- 創未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- 華電聯網股份有限公司
- 勤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
- 稜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- 義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- 誠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- 精準智能生技股份有限公司
- 錸新科技有限公司
- 繁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- 獵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- 邊信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- 耀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- 耀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- 驊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耀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label
企業描述
Auray Technology Corp. is the first and only O-RAN lab, which is using O-RAN based testing specification and technology with cross-disciplinary expansion and integration services, in Taiwan.
產業新星參與該企業研發實戰,所屬的學校代表:
5G O-RAN 系統下open interface資安測試
5G網路導入O-RAN系統,將RAN做為開放式系統並虛擬化,而開放式架構的一個主要問題是安全性,由於存在多個供應商提供不同的組件,這些組件可能會存在漏洞或被黑客利用,因此,此專題的目的將測試系統遭受攻擊時之反應,想要從系統的下到上測試,由不同interface進行攻擊,觀察並蒐集攻擊後對整個O-RAN系統的影響。 此專題想建立於O-RAN End-to-End的系統下,從Fronthual interface之Control plane、User Plane 和Synchronization Plane,以及A1 interface之Policy Management Service進行DoS攻擊,觀察不同interface在 DoS攻擊後的流量、資料等在不同流量攻擊下之變化,如:xApp動態管理RAN的改變或是UE端的流量變化,並針對攻擊後所帶來的影響做分析,如:利用儀表板呈現攻擊後流量變化及系統變化,以視覺化的方式更有效觀察系統運作的變化,以利未來可以對DoS攻擊做偵測或是防禦手段的開發。
媒合人數: 2人
自1992年起國際海事組織、國際航標協會(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Lighthouse Authorities, IALA)和國際電信聯盟經過多次的研究規劃,定義了船舶自動識別系統(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, AIS)的架構與技術內容,而後隨著資通訊技術的發展和海上交通運輸量的攀升,AIS漸漸在海洋事務管理應用上發揮效益。直至今日AIS已然是海上船舶、港埠及船岸之間不可或缺的資通訊設備儀器,除可有效提升船舶於海上航行之安全外,掌握進出我國所轄海域之船舶數量及蒐集船舶資訊,更背負保護海岸與港口安全航行作業之協助。然依據國際電工委員會(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, IEC) 所制定的IEC61162-1標準中,其標準可支援二進制資料封包傳輸格式,包括了資料的編碼、解碼和結構。AIS系統的傳送資料可概分為動態、靜態及船舶航程資訊三類別,而其資料傳輸以廣播方式且開源的特性,可能導致有心人士截取或偽造船舶、無人船之AIS系統訊號,以致威脅海上船舶航行安全與影響我國周遭海域之監測。有鑑於此,本次專題將針對AIS系統之資料傳輸加密機制建立進行相關的研究與探討,透過解析AIS系統資料格式、欄位數據及傳輸特性的方式,探測其系統資安弱點、漏洞,並評估於系統傳輸過程使用對稱加密及非對稱加密之效能與可行性,從而落實我國海上交通安全保障與智慧航運發展目標。
媒合人數: 4人